导语:9月12日,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第9展厅的“演艺之都 戏韵新空间”展示区围满驻足的观众。台上,北京京剧院新编京剧《齐白石》正在上演,唱念做打紧凑酣畅,唱腔曲韵铿锵悠长,引得现场观众掌声不断。
“2023年,‘演艺之都’建设首次写入政府报告。为展现我市演艺活力,去年开始,我们将优秀剧目引入服贸会,取得良好展示效果。今年,我们继续为演艺内容搭台,遴选优秀剧目参展,展示我市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产品。”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恰逢中秋假期,我们推出了北京京剧院京剧《齐白石》、繁星戏剧村《童戏社:脸谱戏三绝》及中国木偶剧院木偶剧《梁祝》三部优秀剧目,为了满足亲子家庭需求,增加表演体验互动及演艺周边售卖。”演出间隙,家长们带着孩子一起融入到沉浸式表演体验中,听生旦净末丑戏曲常识,学手眼身法步神韵技法,解锁别样的逛展乐趣。
重磅展演在京开展,擦亮“大戏看北京”文化金名片
展馆内热火朝天,展馆外演艺市场势头强劲。夏日盛暑华飘香,秋分硕果喜丰仓。北京演艺“旺季”从盛夏到金秋,为“演艺之都”中期建设增添有力一笔。
5位艺术家代表共同为“大戏看北京”2024展演季启幕。
服务保障机制持续优化,大型演出活动火爆“出圈”
大型演出活动的持续火爆得益于北京持续完善大型营业性演出活动综合服务保障协调机制。2023年以来,为持续吸引更多优质大型演出活动在京举办,北京持续提高大型演出活动审批效率,开通绿色审批通道,不断夯实大型活动安全管理基础,提升综合服务保障能力,为“演唱会经济”保驾护航。
五棵松体育馆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型演出活动丰富文化演出市场供给,同时对文旅消费等方面带动作用明显。以近期某场三面台演唱会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单次活动岗位需求包括秩序安保、安检保安、志愿者、搭建工人、场馆服务、舞台安全检测共计约1300人次。演唱会当天带动场馆3公里范围内,住宿、餐饮、零售行业人流增长约3万人次。”
演出服务不断提升,产品供给多元丰富
来自马来西亚的谭娜秦(音译)第一次来华旅行,将北京作为首站地。她不仅游览了颐和园、故宫等景点,还成为北京演艺服务平台项目的一名“体验官”,受邀观看戏曲、舞剧、话剧等演出。“在这里每天上演着100多场演出,几乎包括了所有的舞台艺术类型。这里的演员们来自中国各省市乃至全世界,演艺在这里交汇,文化在这里交融。”TAN NYO CHIN表示。
“会馆有戏”品牌焕新,新空间培育消费新场景
演艺新空间文化产品丰富,将演出空间与商业空间巧妙融合,创造出“戏剧+”消费体验新场景。位于王府井的吉祥大戏院,利用剧院空间资源创新推出戏曲文创店与戏曲特调咖啡,联合开发“您吉祥”折扇、老戏报折扇、吉祥蕾恩戏曲文创珠宝等戏曲主题文创产品;特调“玉堂春”“王宝钏十八载”“三岔口”“贵妃醉酒”等戏曲主题咖啡,为前来看戏的观众提供一站式戏曲宝藏单品售卖服务。开心麻花·花花世界将于9至10月驻场沉浸式戏剧《偷心晚宴》《芝加哥之夜》《幻境·宝来屋》,融合演艺、餐饮、娱乐等多元业态,给观众带来活力满满的沉浸式体验。
艺术普及多样开展,传统文化活力绽放
近期,北京交响乐团赴中国人民大学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师课。课后,中国人民大学2023级金融学本科生文文(化名)表示,“作为一名发烧友和大提琴演奏爱好者,我在观摩张冰冰老师指导乐团排练后,感到收获颇丰,也加深了我对勃拉姆斯的理解”。截至目前,“文艺行”项目已拓展至北京26所高校,在无数个年轻的心中种下文艺种子,或许未来他们会成长为这片演艺沃土上的参天大树。
北京的演艺活动为百姓们带来触手可及的文化享受。连续举办7年的中国戏曲文化周将于9月底在北京园博园迎来第八届的开幕仪式。经过多年培育,中国戏曲文化周已成为中国具有专业影响力的文化盛事和群众喜爱、乐于参与的戏曲嘉年华,成为首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亮丽名片、振兴戏曲艺术的展示平台、百姓体验戏曲文化的盛大节日、旅游服务美好生活的活动典范。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第八届中国戏曲文化周期间,王蓉蓉、杜镇杰、王洪玲、王平等全国名家将为观众奉献拿手好戏,演出《党的女儿》《长风浩荡启新航》《密云十姐妹》《藏地彩虹》等佳作选段;邀请山西上党落子、山东两夹弦、陕西弦板腔、广西鹿儿戏、内蒙古漫瀚剧、云南彝剧、贵州安顺地戏、湖南长沙花鼓戏、安徽徽剧、上海淮剧、江苏锡剧、甘肃秦腔等各省区市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戏剧种、稀有剧种来京演出56场。”
结语:北京“演艺之都”建设目前已形成“大戏看北京”品牌、精品创作、大型演出活动、系列展演、会馆有戏、演艺新空间、节庆文化活动7大演艺产品线,演艺氛围浓厚,市场持续活跃。演艺矩阵互为助力支撑,共同迎接丰收的金秋,推动着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持续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