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联合携程集团发布《2022暑期旅游总结及趋势展望报告》,受多地散发疫情和高温天气影响,暑期国内旅游市场复苏进度有所放缓。前半程市场表现较好,后半程局地受疫情影响较大,精准防控实施以来疫情对旅游市场的波及影响范围明显缩小。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数据显示,今年暑期为60年来最热暑期,6月13日至8月中旬的区域性高温达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峰值。南方地区整体气温高、持续时间长,高温天气几乎覆盖整个暑期。上海、福州、成都、杭州等多个省会级城市的高温记录创历史新高,南方地区避暑旅游成游客出行首要选择。
避暑旅游整体市场收缩的同时,出现结构性亮点。“休闲避暑”“漂流玩水”“海滨度假”类型的主题游受游客青睐,产品预订量较去年同期增幅明显。从预订量最高的10大热门长线避暑旅游线路来看,云、贵、川为主要旅游目的地,有7条线路入榜,其中贵州避暑旅游高居榜首。携程机票TGI指数(如图1)显示,今年暑期福建省游客偏爱赴贵州避暑,机票TGI指数达189,浙江、江苏、安徽等地游客赴贵州避暑的机票TGI指数相对领先。
图1暑期贵州旅游机票TGI指数
二、暑期客流重心南移,出游决策提前期明显缩短
从暑期省域净流入情况来看,2022年暑期,全国整体净流入量小于2021年同期,客流流向重心较2021年同期向南移动。今年暑期,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实现净流入,除湖南以外,其他省域净流入量差距相对较小,长江沿线以南及西北部分省域客流净流入量较高。
游客出游决策提前期缩短,临近出行再下单成普遍选择。疫情造成未来出游的不确定性,游客出游决策提前期明显缩短。今年暑期,提前5天以上预定机票的占比较2019年减少17%,提前1-5天预定机票成主流,购票用户中提前1-5天购票占比较2019年增加16%,较2021年增加9%。当天预定机票的占比较2019年增加1%。
三、学生出游偏爱住得好、吃得好,兴趣和社交是出游的主要考量
学生群体是暑期旅游市场的重要客群,对高品质住宿产品的消费意愿较高,携程平台数据显示,学生群体人均旅游消费同比增长20%。特色民宿是学生群体的心头好,暑期学生群体的民宿预订量相比去年同期增长超4成。美食游、海岛游、城市游成为学生群体的热门出游偏好。
小学生和初中学生群体主要表现为亲子家庭出游,从平均同行人数来看,2019年至今,小学生和初中生暑期出游的平均同行人数基本在3人以上。高中生的暑期平均同游人数从2019年的3人缩减至3人以下。从出游行为来看,小学生往往陪家长去海岛度假,初中生和高中生则偏爱结伴美食旅行。此外,海岛游、都市游、古城游、西北游、山川游、草原游等主题游也成为暑期学生群体出游的热门选择。
四、疫情对旅游业影响的波及区域在缩小,精准防控给酒店业带去实惠
从疫情影响的强度来看,近两年暑期旅游市场的“拐点”均出现在7末到8月初。不同的是,与去年暑期国内酒店入住率相比,今年7月份之前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将跨省游“熔断”精确到“县”,精准防疫政策使得疫情对旅游业影响面明显缩小。
尽管暑期旅游市场的复苏进程被疫情打乱,但是从国内酒店2022年整体入住率来看,暑期已经成为今年以来国内酒店复苏最好的时段。STR数据显示,6月19日至8月20日,国内酒店入住率相比2019年恢复至80%以上,为1-8月最高。8月,全国多地出现确诊病例,国内酒店入住率依然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87%,成为过去12个月中国内酒店入住率恢复最好的月份。
图2 2021和2022年国内酒店入住率恢复情况(数据来源:STR)
近期,国内散发疫情尚不稳定,各地疫情防控口径总体收紧,中秋节假日在即,多地发布“非不要不外出、非必要不返乡”倡议,倡导群众就地过节。学生群体收假返校,南方高温天气明显减缓,避暑旅游需求减少,长线旅游进入潜在蓄力期。中秋节假日仍以本地、周边为主的短途休闲游为主,旅游市场较去年同期有所收缩,疫情对低风险地区的影响较以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