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行业最终要落实体现的却是一种“真我”的回归,即做好人对人服务的极致。旅行社不是航空公司、景区景点、民管住宿的经营者,其本质不过是这些资源的组合者、信息的搬运工,在价格日益透明的今天,真正有多少低价促销的空间,业内人都清楚,双11的这些旅游产品看起来令人十分心动,但事实上出游时间是有限制的,如在周末、春节等旺季就需要加价,并且高出抢购价许多,这样算下来,价格并没有多大优势。
国庆节之后就没有节假日了,要靠圣诞和元旦这两个节日拉动了,所以出来“双11”,更像一个噱头,对旅游企业而言,不过是一次人造节日的借势营销而已,‘双11’主要刺激的还是大家的购物热情,当陷入一种全民购物的狂欢时,旅行社更像是一个凑热闹的普通商家。然而与公司的品牌相比,这种参与得失需要深层次思考。
由于旅游预订产品周期较长,尤其是出境游还牵涉到签证等不确定性因素,抢购低价旅游产品还有各种限制条件,因此,即使你“秒”到低价旅游产品,也不一定意味着到时想出行就能出行,如果游客手快抢订后,发现价格或者产品有问题,后悔要求退改怎么办?看似做出了极大的优惠力度,但先提价再打折,以次充好,服务不兑现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压缩参观时间,安排廉价酒店、转机航班、二次购物降低成本,游客体验不好怎么办?